太極拳培訓
一、準備活動
在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,如擴展、折腰、下蹲等,不然簡單引起扭傷、碰傷、骨折等。打太極拳,人的下肢靜力負荷很大,踝、膝關節及其周圍的韌帶擔負特別重,比平常走路所接受的要大好幾倍。運動中頸、脊、腰、髖、踝、肩、肘、腕等關節又不停地旋轉運動,特別是踝、膝關節,骼股韌帶、腹股溝韌帶等,往往會因突然著力閃挫,扭傷關節周圍軟組織及韌帶。實踐證明,在做準備運動后打拳,不光關節、韌帶不易挫傷,肌肉不易勞累,并且特別簡單沉穩,做獨立、蹬腳等平衡性動作也站得比較穩。
二、運動適中
太極拳運動量的大小決定于訓練時間的長短,速度的快慢,呼吸的深淺,功夫的高低等因素。運動量因人而異,不能一致規則,以練完后感覺輕松,心胸開闊舒暢,精神清爽而腰以下不厭倦為度。但如果根底好的人認真練15分鐘,也可以致大汗的。有些人練完太極拳后會感到胸翳、氣悶,甚至頭眩作嘔、肩疼腰酸,這并不表明運動量大了,而應該從運動要領、訓練方法等技術問題上找原因。
三、姿勢正確
要做到四點:
一是:心靜體松,精力集中。保持松靜,首要要把大腦靜下來。然后放松周身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。掃除一切干擾因素,聚精會神投入到練拳中去。
二是:虛領頂勁,尾閭中正。頭正頸直,虛領頂勁。口唇自然閉合,下頜向里收,動作要向何處,眼神先去,眼隨手動,手到眼到,停時目光經食指前視。
三是:沉肩墜肘,坐腕舒指。肩要松沉平齊,不行一高一低。肘要松沉微屈。意貫指尖。
四是:含胸拔背,氣沉丹田。鎖骨平準對齊,胸肌放松,稱作含胸。背肌也要放松,背肌骨節微有上提之意,背部皮膚有繃緊的感覺,稱作拔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