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跑步、爬山時會氣喘噓噓,累得滿頭大汗,更是喘得兇猛。然而打太極拳卻不同,即便大汗淋漓,也不會氣喘。這是為什么呢?
首先,它含有陰陽互動的豐富內在。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中有許多是陰陽互動的。陳氏老架一路“野馬分鬃”中的“收腳抱球”,右手掌心向下為陰,左手掌心向上為陽;“弓步分手”時,兩掌前后交織分隔,則表現了陰陽互動。以此類推,在諸多套路動作中,均有陰陽的彼此轉化。太極拳中的動中有靜、靜中有動、真假開合等,都是這種陰陽理念的一種表現。陰陽學對于人體也很重要。中醫以為,陽盛則“火”旺,乃發燒;陰盛則體虛,乃盜汗。打太極拳經過有規律的自我調節,使體內的陰陽趨于平衡,雖運動量大,卻不氣短。
其二,通經活絡是太極拳的另一運動特征。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,它聯系臟腑肢節,養分肌體,布滿全身。太極拳中的“運勁如抽絲”“舉步如貓行”;套路動作中的弧形和螺旋式的彈性展轉,以及“節節貫串”“一動全身無處不動”“意氣君來肉臣”等,都是對經絡學的良好運用。因動作緩,打過幾套拳后時常到全身很。
有的專家現代經絡測定儀器對打拳者進行生理測定,證明打拳時人體的微循環是漸進式加速,生理機能的改進也與微型運動有很大的不同。在國際競技體育項目中,曾呈現國際尖端運動員猝死賽場。因其超常的發揮,使得臟腑負擔重,遭到損害。打太極拳 則強調松、靜、“涌通表理”“以意行氣,以氣運身”,把練意、練氣、練身有機地結合起來。它經過動作與呼吸的和諧、加強內臟的,使身體內壯外強,對健身有的功效。因而,與其他運動方式不同,許多人修煉太極拳時,盡管出汗卻不氣喘。
正因為練習太極拳有許多其他運動方式無可代替的優勢,所以在我國傳統武術中,它構成得最晚,而開展最快。不只國人練,許多國外朋友也練,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,它是通向健康的“護照”。